Search


【「心理界線」不只是為了讓自己不要發脾氣,而是「愛得更真誠」。】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「心理界線」不只是為了讓自己不要發脾氣,而是「愛得更真誠」。】

心理界線就像隱形的內心邊界,每個人都有這條線。這邊界區隔他我,讓人與人的內心保持一定距離,既是種限制,也是種保護。

限制著我們無法輕易理解他人的感受,同時保護著我們不會輕易地被他人影響

難道,為此建築堅固的心理界線,就能讓我們心無罣礙,不任意遷怒嗎?

事實上,【心理界線能讓我們愛得更真誠。】

這分幾個階段:

【一。先認識「心理界線」。】
不要急著改變行為,也不必急著壓抑情緒。第一階段要做的,是在日常中多多思考。

「剛剛我怎麼會那麼在意他說的那句話,他一講,我就爆炸?」、
「是他那句話真的那麼傷人,還是因為那句話勾起我以前的傷心往事?」、
「我所傷心的對象,到底是剛才說話的人,還是多年前傷我的負心人?」

所謂「情緒地雷」,往往不是當下的刺激所造成,而是當下的隻字片語「引發」過往的新仇舊恨,擊毀好不容易建築起來的心理界線,情緒氾濫不可收拾。

所以,在改變之前,先試著摸索內心「心理界線」的模樣。

【二。試著練習說出來。】
逐漸明白心理界線概念的人,同時也會自動地修正自己的行為。

「既然這是自己的憤怒,那我先好好處理。」、
「這是對方的內心戲,我不要干涉太多。」

除了行為之外,試著將這種感覺用說的表達出來,讓對方知道,讓彼此都慢慢熟悉心理界線的概念。

【三。注意自己越界的時刻,真誠地道歉,並由衷地感謝。】
人是情緒的動物,不需要時時刻刻壓抑自己。

於是偶爾還是會遷怒、亂飆、無意間以言語攻擊對方。

當我們被情緒淹沒時,會想要將好不容易建構的心理界線打爛,自己的跟他人的攪和在一起,希望藉此讓情緒被「稀釋」,讓自己跟他人的情緒「同步」。(包括好情緒跟壞情緒)

但在平靜之後,由於知道是自己「越過界」的緣故,所以要真誠地道歉。(而不是為了「和好」而口頭上說說。沒有經過思考的道歉,容易被退回。)

「我很謝謝你,願意花時間聽我說」、
「這些情緒垃圾應該是我自己處理,恐怕你聽了也很不舒服。」、
「你知道我說的太過分,但你都沒有當場反駁我。謝謝你的包容。」

雙方在這一進一退之間,心靈產生深度交流,也更真誠的互動。

這就是愛。


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
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

(本文為作者延伸概念的文字整理,未收錄在本書中)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